你可以將"橋"想成是翻譯機或是轉譯器。
在電腦規格中,充斥了各式各樣的匯流排,來傳遞資料和指令。比如說是:Host Bus,PCI Bus,ISA Bus,USB,
1394,AGP(也可算是),IDE Bus,SMBus.................
這些 Bus 定義了資料及指令要如何在上面傳送,而各式各樣的設備就可以掛在上面。透過制式的界面來互相溝通運作。
當 CPU 要發出一串資料給音效卡時,這串資料會先出現在 Host Bus上,然而音效卡是插 PCI 槽的,可不認得 host bus 的規定,這時就需要北橋的
Host to PCI bridge 來幫忙,它會將它從 host bus 看到的資料轉成符合 pci bus 的要求,再發到 pci bus上,這時音效卡就認得有串資料在 pci bus 上,
是要送給它的。
同理要 cpu 要送給插在 ISA 槽上裝備資料或指令時,就得經過 host bus -> pci bus -> isa bus 這中間就要經過兩個"橋",
就是:host to pci bridge 和 pci to isa bridge。畫個簡圖,或許更容易明瞭:
至於為何要分成南北兩橋?那是因為以前製程不夠先進,兩橋加起的面積加起來太大了,要量產會有良率,封裝等問題,所以就作成兩顆。北橋就負責速度較快的匯流排,南橋就負責一些比較慢的匯
流排,反正北橋的環境就比較單純點,南橋就是拉哩拉雜一堆小東西...
現在因為製程進步了,可以作成一顆,那麼在這一顆 IC 中,南北橋的溝通大可不必再透過 PCI bus。反正都作在裏面,
可以自己玩自己的,不必依照什麼 spec。所以 SiS635/735 相對於其它晶片組空出了 PCI Bus 的頻寬,讓其它掛在 PCI Bus 上的
devices 取得 bus 使用權的機會就較容易...整體而言,也就改善了一點點效能。